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媒体>最新动态>详细内容

如何建设民航人才队伍?亚洲通用航空人才交流大会共探人才机制

文章来源:观海融媒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25 浏览次数: 字体:

11月25日,亚洲通用航空人才交流大会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就选人育人、建设高质量民航人才队伍等话题进行精彩的观点分享,探讨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共话通航人才未来。



围绕人才定义、发现人才、善用人才等层面,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法规司原司长余明勤提供了独到的人才选用思路。在他看来,企业实施人才战略时,应围绕“寻求外来、自我培养、实施共享、合理使用”一体化统筹,全方位汇聚、优化配置各类各层次的人才。他总结道,“企业只要始终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善用人才,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那么,航空公司自身该如何建立人才机制?珠海翔翼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航分享了公司作为南航集团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单位的人才激励探索,他从引才、育才、留才三方面展开阐述,“我们通过平台共建‘柔性引才’,并以校企合作、人才+项目的形式‘精心育才’,而后用项目激励的方式‘真诚留才’。”其中,在留才方面,公司大力推动薪酬总额向下贯穿至内设三级机构,健全以精细化项目管理为基础的量化考核激励机制,实施以岗位分红为核心的中长期激励机制。


“无人机是低空经济主导产业,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电子电器学院院长朱新宇则分享了对民用大型无人机创新人才培训的看法。他认为,随着民用大型无人机行业快速发展,当前大型无人机人才需求旺盛,需要大量研发、制造、测试、运行管理等高层次人才,“民用大型无人机创新人才培养必须跟上。”他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通过组建全国无人机创新人才培养联盟,以教学+产业+科研联盟的形式,打造产学研多赢的教学平台,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不断完善行业技术标准,提高行业整体教学能力;同时促进行业资源的整合,推动高校无人机教学产业链和产业发展环境的进步。


当下,新时代航空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有何创新?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航空学院院长孙长江分享了学院在航空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探索:“我们创新了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多主体合作机制,创建了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完善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了航空专业国际化发展。”


产教融合的理念也贯穿于航空职业人才培训中。泛美集团董事局主席魏全斌分享道,作为大型民航人才供应商,泛美教育集团按照产教融合发展战略,联合中国商飞四川公司、中国民航大学共同组建了商用飞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将企业人才培养工作提早在院校的教育环节中布局,最大程度保障了用人的需求,在衡量学生学习表现中也为企业储备了人才。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双方依据培训内容直接建立了人才共享平台,将企业的前端根植到了院校。

“目前我们对于培训师资的双向提升、学生实习实践与岗位实际工作做到了紧密贴合,逐渐向更深一步的产教融合迈进。”魏全斌认为,这种合作机制在提高师资行业水平、完善学生就业渠道等各个方面,在形式上表现得更为灵活,在实施中更能促进与合作方的规范运行。




【打印文章】